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

像這個「番婆」在台灣的單純

 (11-20-2011林佳瑩)
艾琳達Linda Arrigo),一個「比台灣人還台灣人」的人權運動者,1979年曾因《美麗島事件》被台灣政府驅逐出境的民主運動女將,總是以流利的國語、風趣的美式幽默待人。
其實早在艾琳達14歲(1963)時,就已跟隨在美軍顧問團服務的父親來到台灣,看到處處都是翠綠的稻田、成蔭的綠樹,閉上眼、聞聞玉蘭花的香氣,就愛上了台灣。愛閱讀、寫日記、喜歡思考的艾琳達,在美國學校,對學校舞會和談戀愛都沒有興趣,反而花了很多時間,在台北街頭亂逛、與人交流,學到不少常民文化。島嶼的美好記憶,接納她的一些友善台灣人民,驅使著血液中流著冒險熱情艾琳達──明知道危險,也想要一探究竟,彷彿用盡全身的精力也要來關愛這片美麗的地土。
1975年,因研究在台女工的生活狀況,經由陳菊結識一些被迫害的政治犯,也深層了解台灣政治和人權的惡劣,毅然決定為台灣的民主和人權奮鬥。同時加入在大阪成立的《台灣人權回顧委員會》,全心投入台灣民主運動。1978年,與施明德公證結婚;任台灣黨外助選團英文秘書、美麗島雜誌國際公關秘書。1995年與施明德離婚;1996年取得紐約大學社會學博士學位。曾於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目前62歲(2011任教於台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

回首思考艾琳達在台灣的經歷,充滿著許多不確定性,像是一連串「美麗的冒險」,一場真實的夢在我心盤旋。愛貓如癡的艾琳達,你能想像她在深坑山內出沒,在暑熱的夏天,一股腦地跳進山泉裡?走訪六張犂的墓地,在中國人忌諱的墳墓爬上爬下──這不是女鬼、幽魂出沒,而是一個外國人帶著學生考察古人的碑文,揭開神秘的奇風異俗,思索生命和死亡。她不在意自己的年華老去,反而會因一點點小小的快樂,就會豪邁地笑個不停,讓人倍感親切。
她美麗人生的冒險不是沒有代價,家庭無法成為她人生的終點站,她必須走出依附丈夫的經濟安全,努力拋開當母親的對於遺留下的獨子的遺憾,然而,艾琳達認為這是她必定要面對的,歷史不能重來,沒有回頭的路可走。或許,這是參與人權運動、兩性平權的工作者的無奈,卻也值得。
回顧台灣近五十年來的民主運動,多少人的付出,跟艾琳達無私的代價一樣,犧牲了青春、家庭、兒女及順遂的生活?富裕的台灣目前只看到許多貪婪、浮華的表相,期望艾琳達的故事可以來挑戰時下眾人所追求的光鮮外表和速食成功。
當許多台灣人打包行囊、準備離開台灣之時,艾琳達──一個白皮內裝滿「愛台灣」熱情的美國人,卻為台灣奉獻了寶貴的生命,她覺得──這一切都值得。
原來,生命可以如此單純,像這個「番婆」,在台灣的單純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