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2011 一寂摘要師開示)
禱告是本能,是自然的,沒有一絲造作勉強的。任何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都會呼喊老天,說「天啊!天啊!」〝oh my god〞〝oh Jesus〞,這就是在禱告。只是每個人的禱告,會因個人的文化素養而有不同的內涵。禱告是本能,但內涵需要淬煉。「誠者,天之道也」,禱告就是「謹以至誠」的至純至性。「思誠者,人之道也。」
本能的相信老天有眼。「人在做,天在看」。現在,只是將禱告回復到它原有的內涵,只是這樣而已!台灣人需要信仰,需要至純至性、至誠無息的信仰,常跟神明禱告的信仰。
禱告就是把問題交出去,問題又能夠跟眾生利益結合,面對無常,要展現在禱告上。深心信解因緣。
基督教早就用禱告來交出去,傳統淨土宗佛教常唸阿彌陀佛就是一種禱告。真正的禱告,不能有所求;有所求就失去純淨。禱告的時候,不可以有一絲絲功利的動機。禱告形同對準天地佈達:「諸天神明,我願意服務眾生不求回報」,敢這樣禱告,敢交出去,才算是禱告。「視於冥冥,聽於無聲」,沒看到什麼,沒聽到什麼,只有單純對準「天之所覆,地之所載」,只管頂天而立地。
師從小的信念是「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心要跟天地一樣純正,才可以禱告:我要對準天地。我的禱告是非常簡單的幾個字,就是把問題交出去,沒有講很多。橫渠先生《太和篇》有云:「清通而不可象為神」,神是清通,不可取相。
禱告之前的動作,很細膩,很清明,對準了,這是真正禱告的內容。一直在對準天地,一直在問天問地,乃至「無相」。
重要的是禱告的內涵。我相信,我深深的相信,心對準天地,天地自然會護佑。沒有護佑,沒有關係,因為「天道無親」。我根本不會在乎祂有沒有護佑,我只在乎我的心有否對準天地。對準了,足矣。
我的根本信念:人一定要對準天地。
只要一想到禱告,就是中心線對準天地,馬上歸零,所有的法都在禱告裡,三際一時的當下,佛法僧全部俱足。
師推動的法,就是在推動這種內涵。不懂法,你的禱告沒有力量的,你就是會害怕,就會有很多的患得患失;真正的禱告,對準天地,天地人三才俱足,不會有任何疑懼。
真正的禱告,是「心淨國土淨」,心一定要很淨,才能對準天地所護佑的國土,心要很清淨,才會有古人說的「齋戒沐浴」,拜拜之前要沐浴,沐浴是個淨身的形式,意指要用最乾淨的身心,不是只有身體乾淨,最重要的是心要很乾淨。
禱告之前,心要完全放下,不是禱告為了放下,是先放下再禱告。
一開始練習,心尚未完全放下。在禱告中,心慢慢地脫落,練習到最後,會發現,禱告根本就沒說什麼話,就已經對準了,甚至身心脫落。
我們所推動的跟神明禱告,要饒富內涵與美感。因為嚮往最真最美所以有內涵、因為無所求所以有美感,這種有格局有信仰的禱告最容易推動。
神明代表慈悲跟正義,正義就是智慧,智慧不夠直接、比較曖昧,讓人家容易想到老榕樹下的老人,軟軟的沒有力量,正義一定有哪吒「轉型正義」的神釆,會連結到制憲精神、立國精神等普世價值與公義。
一般人最直接的動作就是「問天」,《聖脈》就是要把「問天」跟「諸天神明」連結,「諸天神明」一定是慈悲跟正義,老天一定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