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1日 星期五

我每天都在看到改變

 (11-10-2011一心)
艾未未透過電話連線接受公視專訪,主持人問,在中國,有志之士,透過不同方式,想喚醒公民意識,但是,劉曉波,川震的維權律師,都入獄了,包括您個人,也被捕入獄,現在還在取保候審,並遭警方罰款及追繳欠稅共1500萬人民幣...您認為,改變,在您有身之年會發生嗎?
艾未未回答說:「當然,我每天都在看到改變,因為我每天都看到自己在改變。
哇~光是這一句話,就足以點燃被連續數日陰雨澆得略微濕冷的身心
他接著說:「今日的政治或社會生活,已經不同於以往,我們有著更加特殊的交流和表達的方式(指互聯網提供的新的可能性)。我們追求的不是政治的理念,而是『自由和幸福的處境』,而這種『自由和幸福的處境』是每個人的內心需求。」
「藝術為什麼可能真的戰勝以上種種障礙,是因為,藝術總是和個人的感受和傳達有著直接的關係。成功地傳達個人的感受,和分享他人的痛苦,包括對他人作出道義上的支持,這些都是公民社會最需要的品質。」
「藝術的力量,就是人性的力量,只有人性的力量能戰勝非人性」其他那些概念性的思考,不需要我們去完成。...[我們要探討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使我們的情感和行為,能夠跟現實發生真正作用的問題。」

不斷的回到「現實」,不斷的回到「交流」,是艾未未之所以早已跨越任何「藝術形式」的規限,而對中國社會公民意識的啟發、帶來真正貢獻的原因。
他所作所為的動機很單純,只是想要面對自己的生活及所經歷的歷史,試圖瞭解祖國,並努力還原世界原來的樣子。我想,他所謂「世界原來的樣子」,就是他心中真正的公民社會:每個人都能夠「發出自己的聲音,承擔社會的責任,並且去和他人交流。」
主持人又問,此刻,他正在違反「不可以接受媒體採訪」的規定,心理難道不害怕懲罰嗎?
他回答:「中共不是鐵板一塊,也是人組成的,…如果溝通沒有完成,我們就必須再繼續努力。」
對人性,他始終有著浪漫單純的相信,對於喚醒人性、還原人性,他始終有著不懈的堅持。
被問到對台灣的看法,他說,對台灣不是很了解,但是,「從對我展覽的處理上,感覺有些『謹慎』。」一語道破了台灣社會普遍的政治冷感與無力感,自我限縮的格局,無法大開大合的生命力。
想起師的開示:
「做你的最真就是幸福。」
「做你的最真,生活上懂得欣賞,對世間不好可以接納,對疼痛敏銳,有動力有動量去做事,讓這個社會更美、更好,就是幸福。有無力感,不可能幸福;冷感,不可能幸福。」
在我們期待台灣社會可以對全球社會做出任何正面貢獻之前,必須先進行「提高台灣社會的幸福指數」的大工程,以各種可能的形式,喚醒對美的嚮往、對痛的敏感,喚醒因貼近真心而迸發出的純然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