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

客語電影《1895乙未》

(11-17-2011一智)
客語電影《1895乙未》,劇情改編自客籍作家李喬的大作【情歸大地】,劇情描述1895年清末期間,台灣士紳群起抗日,一名客籍義勇軍領袖吳湯興,與妻子黃賢妹之間一段生離死別、互信互愛的動人故事。
馬關條約割讓臺灣,1895 5 22 日,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近衛師團入侵台灣。台灣民主國總統唐景崧與統領丘逢甲分別喬裝與捲款逃離台灣前往廈門。日本人所謂「乙未戰爭」征臺之役,勝敗之勢已趨明朗!
529日登陸澳底,並在遭到小幅度抵抗中,於63日下午攻取基隆制高點獅球嶺砲臺,611日因鹿港商人辜顯榮之助進駐臺北。618日近衛兵團則前往淡水,幾乎兵不血刃而進佔台北。
相對於台北的不抵抗行為,為阻止日軍進入三峽以下的中南部台灣子弟兵,為保鄉衛土而奮身抗戰,犧牲慘烈。書生吳湯興,在台灣民主國成立後,經丘逢甲引薦給總統唐景崧。獲唐景崧授與義民統領的職位,吳湯興隨即在家鄉招募義勇軍,與姜紹祖(家巨富,以一己之力散家財,募勇五百名稱為「纘字軍」,陣亡時年僅21)、徐驤等諸多先烈在地方上並肩作戰。這是「客家三傑」百年前的真實故事
故事的敘述從該年的6月《馬關條約》簽定、「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到台灣辦理接收開始,直至1013日台灣史上最慘烈的「乙未戰爭」、義民軍在八卦山全軍覆沒為止,鏡頭一再以時間排序還原當初、背景循著一幅台灣古地圖說明始末,條理分明事事考據的補上了一堂台灣歷史課
從新竹縣境一路作戰至彰化,尖筆山之役的苦戰,大挫日軍攻勢。台中淪陷之後,以吳湯興吳彭年李惟義徐驤為首的義軍及王得林的七星隊共約3600餘名,在八卦山集結,並誓與台灣共存亡。
八卦山是俯瞰彰化城的制高點和拱衛彰化城的天然屏障,形勢險要。雙方為爭奪八卦山陣地展開了殊死戰鬥,山上炮火連天,硝煙彌漫,殺聲震野,經過3日血戰,義軍首領吳湯興身中數彈,戰死。湯人貴李士炳沈福山等亦壯烈殉台灣民主國。日軍近衛師團也傷亡1000多人,遭到侵台以來最沉重的打擊,抗日軍浴血苦戰,最後全部戰死在八卦山頭。
94日,數路義軍包圍彰化城,屢戰屢勝,但此時傳出糧盡,劉永福數次派人向清朝求援,但清廷嚴禁援台,洋行的破壞,義軍得不到有效的接濟,再加上日本大批援軍趕到。在相峙數日後,義軍終因彈盡糧絕,不得不後撤,收復的失土又紛紛淪陷。
日軍從花不到十天,幾乎兵不血刃而進佔台北,到花了將近三個月,付出了慘重代價,才打到彰化,佔領了八卦山,其間真有天壤之別劉永福逃跑後,屏東六堆的客家子弟仍在對日軍抵抗,直到火燒莊一役慘烈犧牲為止。臺灣義勇軍在八卦山戰役中前仆後繼,表現了有我無敵、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戰況激烈壯麗,完全不是「台灣民主國」的抗戰!充其量,只是被「國家」拋棄後斯土斯民為求生存的背水一戰。
最動人、最自然的一幕,其實是山賊們。他們加入戰爭、跟日本人拼命,不是為了整個時代名節加諸在身上的壓力,而只是簡單的一句日本人來了就要改日本名,「我不想忘了自己是誰」,不為了什麼,只想守住自己的尊嚴。
好讚的客語電影,呈現了台灣的好山好水,彷彿走進了1895年的早春,並且一直撼動到深秋。片中80% 以上使用客語,客家文化的美,運用得很親切。無論是語言、衣著,乃至人物性格,都很成功地展現出客家人積極抗侵的勇敢與堅毅,成就了台灣有史以來第一部壯闊的客家史詩電影。
爸爸曾告訴我,我們是苗栗銅鑼的客家人,有機會要帶我們去尋根。一止也曾帶我去屏東的六堆火燒莊,如今,因瞭解這段歷史都串連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