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5日 星期四

愛沙尼亞用電子身分證投票

(03-15-2012戴溥序)

(愛沙尼亞總統一任5年可連任一次,現任總統Toomas Hendrik Ilves在去年連任)
台灣的總統與國會大選剛落幕,對於許多在外地工作與求學的人來說,因為今年投票日落在過年前一周,基於不願再付出額外交通與時間成本的考量,許多人選擇放棄投票的權利。因此,台灣未來是否該施行不在籍投票制度,就成為大眾關注的議題。
其實許多鄰近國家如菲律賓等,除了早已施行不在籍投票,同時還導入電子投票的方式,除了大幅減少選舉成本、計票方式更加公正外,也改善了該國長期以來選舉舞弊的情形。

而在距離我們遙遠、位在世界另一端的波羅的海小國愛沙尼亞,不僅是網路電話Skype的發源地,同時也是全世界第一個施行網路電子投票的國家,其經驗值得我們參考。
愛沙尼亞2005年的地方性選舉開始,至今已經舉辦過四次網路電子投票。根據去年統計,大約有超過14萬、約15%的選民,選擇用網路的方式投下他們神聖的一票。在使用此方式投票的選民中,大約有96%居住在愛沙尼亞境內,另外有4%則散佈在全球106國。
愛沙尼亞之所以能夠成功實施網路投票,有賴於其深厚的基礎建設與網路環境,根據2007年的相關統計,愛沙尼亞在6歲到74歲的人民中,63%會使用網路,超過半數的家庭擁有電腦,所有的學校都設有網路連線,同時有86%的人會用網路報稅,76%會用網路處理銀行匯款事務。此外,所有的國民身分證都已經換發成電子身分證,這對進行網路投票時的身分認證程序十分重要,選民只要把卡放入連接電腦與網路的讀卡機,就可以進行網路投票。
至於網路投票令人擔憂的安全性,以及投票意願與隱私是否容易受外界影響的兩大問題,愛沙尼亞政府也有完善的機制加以解決。不過在解釋有關網路投票安全機制設計前,首先需要解釋愛沙泥亞行之有年的郵寄投票安全機制
郵寄投票的運作機制大致如下:合格的選民會在投票日前的一段期間內,預先收到選票與兩個信封,選民只須把填好的選票放入其中一個信封,上面不需寫任何個人資料,然後將這個裝有選票的信封,再裝入另外一個寫上個人相關資料的信封,寄給每個選民所屬選區的投票所。工作人員在收到信後,於選舉日當天把裝有選票的信封投入票匭,同時根據外層信封上的選民資料,在選舉人名冊上登錄該選民已經投票。
網路投票的安全機制,就是根據上述郵寄投票的基礎來設計。選民下載由選舉委員會提供的軟體到電腦中,該軟體會把選票的電子檔編碼加密,其作用就有如上述郵寄投票方式的內信封,然後再附上網站提供的電子簽章在該加密檔上,以確認這是自己的投票,其作用就有如上述所提的外部信封。愛沙尼亞選擇用網路投票方式的選民,通常會在選舉日的前410天內進行投票,讓選務人員有足夠的時間查核,確保不會有重複投票的情形發生。
但使用網路投票所面臨的問題是,當事人是否能夠像在投票所般,不受同儕或親戚友人的干擾與壓力,真正做出自己想要的抉擇?為了保障祕密投票權,愛沙尼亞選民可以在網路投票期間,在網路或親自到投票所改變自己的選擇。除了網路投票,愛沙尼亞2011年也開放手機投票,選民只要安裝特別的SIM卡,並 在警察部門的網頁登入手機資訊,就可以用手機投票。
不過即使在愛沙尼亞,內部對網路投票也非全然抱持正面看法。2005年,愛沙尼亞當時的總統Arnold Rüütel就對一般選民不像網路投票選民般,可以擁有多一次更改投票的機會提出質疑,並向該國最高法院提起釋憲。
愛沙尼亞的網路投票模式,或許是台灣未來可以學習的方向;但如何克服實施網路投票後,可能產生的問題,將成為此一概念是否能真正實踐的重要關鍵。例如對於在中國的台商來說,是否會因為中國的網路駭客與政府的嚴密網管,而使投票祕密外洩?台灣慣有的家庭與同儕在選舉時的人情壓力,會不會影響使用網路投票方式選民的抉擇?這些都是未來台灣在進行相關電子選務的改革時,需要考量與克服的重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