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則周教授,今年83歲,山東人,在北京成長,1948年因為嚮往台灣,從上海逃學到台灣,先就讀於國防醫學院,後轉至台大化工系後,在1950年5月20日由,從此11年4個月的牢獄生涯,當時他唸大學二年級,年僅22歲。
期末考沒考完,給押上吉普車,關到「東本願寺」,也就是陳誠(。與七十多個穿短褲沒上衣的年輕人關在四個褟褟米大的空間,每個人都汗流浹背,臉孔充滿驚恐與不安。大家見他進來,一直問:「有沒有什麼消息!」、「有沒有什麼消息!」他則驚魂未定地惶恐回答:「我不知道什麼消息啊?我明天還要期末考啊!我明天還要期末考啊!」
.jpg)
出獄時33歲,11年4個月的牢獄並未使他對人生失望,發奮一年考上成大,再轉台大研究所,但因為成大系主任的偏見,他的博士比別人多讀好幾年,且被限制出境,直到55歲才能出國。
有機會他也會對自己的生命遭遇娓娓道來,沒有情緒的慢慢訴說他人生的無奈與坎坷,但他無怨無悔、忍隱這段生命住事,透過當事人的現身分享,年輕人更能夠對當時的情景與校園氛圍有更完整的認知。
從台大農化系教授退休十年了,還義務開授「生命與人」課程,帶領同學關懷社會、認識自己,其中不忘包含轉型正義的重要議題,誨人不倦,讓認識他很久的人充滿震撼與不捨!
張則周說:這些白色恐怖受難長輩們的回憶,「是很重的」。這難以承受之重,不是重在苦大仇深,是重在人民當家作主的願景,這個台灣人的天命,需要更多人共同面對、承擔,而我們,才正要踏出第一步。
上週日(4月15日)張則周教授再一次籌備「公義生態社會聯盟」,點出台灣當前四大危機是:缺乏願景、資訊封閉、不說實話、不守承諾。執政者一味利用商業機制,仰賴出口,在GDP的數字上打轉,使用大量生產與消費的策略發展經濟,找不到台灣發展的特色,而遠離生態保育及節能省碳的國家永續發展的基本方向,則今後金融風暴與國內經濟衰退及高失業率的連動,永遠是無法避免的!當腦中只有擴大生產、鼓勵消費,導致不斷開發、獨厚財團,那就注定不公不義、破壞生態、貧富差距擴大。
解決之道,唯有人民作主,重視現代公民培育,一起來勾勒共同願景,走出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