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4日 星期六

只有無懼才能自在

(04-14-2012一賢)



下午觀賞由台灣聯合國協進會包場的電影 --「以愛之名:翁山蘇姬」。
影片一開始,出現1947年這讓我們台灣人最難以忘懐的年份,他信仰共産主義對緬甸祖國充滿願景的父親翁山將軍被暗殺了。看到這樣的軍人屠殺手無寸鐵的菁英,腦海中呈現的是台灣228事件大屠殺的想像。
影片的故事重點雖然是著重在翁山蘇姬夫妻之間至死不渝的情感,以及他們將對彼此的愛,推展到對緬甸人民的大愛。但是,更讓我感動的是翁山蘇姬堅持的是一種以人性關懐與真愛為基石的民主政治,他面對屠殺和迫害,私毫沒有以暴止暴,以牙還牙的想法。他一直主張的仍然是平和理性的政治立場,用寬恕的心來面對殘暴的行為。
他在著作《恐懼與自由》中說:「我們需要一個更好的民主政治,一個有著同情心和愛心的民主政治,我們不應羞於在政治上談論同情和愛心,同情和愛的價值應成為政治的一部分,因為正義需要寬恕來緩和。一位記者問我,『你和別人交談時總是對宗教談論得很多,為什麼?』我回答:『因為政治是關於人的,我不能將人和他的精神價值分離開』」。
19883月,翁山蘇姬為照顧生病的母親,返回緬甸仰光。當時正值緬甸人民發起反抗軍政權的遊行示威,示威群眾遭到軍隊血腥鎮壓。一些學者和熱心民主人士因對他父親的景仰與崇拜,遂要求她出來領導民主運動。翁山蘇姬開始參與政治,成為「全國民主聯盟」的領導人,他在印度和英國求學時期深受雄甘地非暴力理論影響,所以他堅決反對暴力的抗爭方式。
他堅守民主的精神,對少數民族非常地尊重,影片中他到各地少數民族宣揚他的理念,並聽取他們的意見。當然他也因此受到少數民族最熱情的支持。19897月,軍政府以煽動騷亂為罪名,要她離境以換取自由為條件,她嚴詷拒絕,軍政府開始對實行軟禁。
軍政府於1990被迫舉行大選翁山蘇姬的政黨「全國民主聯盟」贏得了392席的絕對優勢。在正常情況下,她理應成為緬甸的總理,但選舉結果被軍方作廢並宣布民盟為非法組織,軍人拒絕交出政權,繼續監禁翁山蘇姬
1991年,翁山蘇姬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她無法親自前往挪威領獎,只好讓兒子代替自己發表了答詞。這份答詞中引述了翁山蘇姬的名言:「在緬甸追求民主,是一國民作為世界大家庭中自由與平等的成員,過一種充實全面、富有意義的生活的鬥爭。它是永不停止的人類努力的一部分,以此證明人的精神能夠超越他自然屬性的瑕疵。」
19957月間她被釋放,然而她很清楚,一旦離開緬甸赴英國探視家人,她可能永遠不能再回到緬甸。她選擇留下,她的丈夫於1999年因癌症去世,他沒有機會與她的丈夫見最後一面。他又一再被軟禁,直到20101113日被釋放為止,總共被軟禁時間超過15年。
201241,緬甸舉行國會下議院補選投票,翁山蘇姬所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獲得壓倒性勝利,拿下45席中的43個席位(緬甸國會下議院席次共440);此次選舉,緬甸首次開放了國際選舉觀察團體進入緬甸觀察,並傳出選舉過程發生舞弊情形,包括投票權人名單中出現過世者或不具備投票權的兒童姓名,有些具備合法投票權的人名字卻不在名單中而無法領取選票。而全國民主聯盟表示,部分選票上該聯盟候選人的欄位出現遭燭臘塗抹,意圖使投票人無法圈選的情形。這種齷齪的行徑,跟台灣的國民黨真是沒有兩樣。
另外,翁山蘇姬很有智慧地看到了緬甸悲劇的根源,他說:「極權主義是一種建立在敬畏、恐怖和暴力基礎上的系統。一個長時間生活在這個系統中的人會不知不覺成為這個系統的一部分。恐懼是陰險的,它很容易使一個人將恐懼當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當作存在的一部分,而成為一種習慣。」
他認為「導致腐敗的不是權力而是恐懼。那些掌權者恐懼喪失權力及無權者恐懼權力的蹂躪,都導致了腐敗。除非擺脫恐懼的枷鎖、自由地去追求真理,否則無知將難以驅散。恐懼與腐敗的關係如此接近,一點兒也不奇怪。在任何社會裡任何一種恐懼都充滿了腐敗。它根深蒂固地難以根除。」
誠如上面所言,我們要面對貪婪腐敗的政權,一定要消除恐懼。不怕暴力與威權的脅迫,不怕死亡的陰影。因為只有無懼,我們才能自由自在,也才能活出做為真正的第一等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