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2日 星期四

面對國家暴力

 (04-12-2012 一智)


下午去看「以愛之名、翁山蘇姬」電影。翁山蘇姬在緬甸語中是『奇特勝利的美麗寶藏』之意。19883月母親中風,回到緬甸後,24年來她為了緬甸的民主和自由,沒有離開過祖國的土地。

當時緬甸,反政府的活動如火如荼的展開,眼看軍政府那樣地濫殺百姓,政治,從此就進入了她的生命。深受甘地非暴力革命影響的她說:「我不能對正在發生的事情視若無睹…」。之後,她在仰光百萬群眾前,發表了一場改變她一生的演講。
蔡英文的心情來看這部片子,更能體會成為一位領袖的歷程。其中一幕,一群嗜血的軍人,舉著槍,叫她不要進行集會演講,她無畏篤定、緩緩地走過去,穿過舉槍的軍人,內心做好赴死的準備,那一刻,唯有巨大的愛充滿,才能勝過內心的恐懼。
面對國家暴力,最好的回應是無懼。「無懼」正是翁山蘇姬的政治思想核心
在遭受軟禁之前,她本有機會逃離這個國家,但她知道,她離開了就不可能再回來,在愛情和國家之間,他選擇了後者。
1991年在先生的大力促成下,她獲頒諾貝爾和平獎,國際間大力聲援緬甸釋放翁山蘇姬,這讓軍政府壓力倍增,19957月解除了軟禁,但是軍政府要求她不准離開仰光。1999年在罹癌先生的最後日子裡,翁山蘇姬每天都和他通電話。丈夫去世後,軍政府同意她回英國奔喪,但她深怕一去就不得回來,於是,繼續留在緬甸。
「我永遠不會站在您和您的祖國之間」,這是先生當年愛的承諾。先生的愛,就像別在翁山蘇姬頭上的那朵白花,素淨而堅貞。如今,則化作她孤獨長路上一盞溫柔的燈,靜靜地為她照亮前路。
20111219日,《亞洲週刊》記者在翁山蘇姬家中進行了獨家專訪,談心中理想的緬甸,她的國家是怎樣?
『我希望這是一個所有人都擔負起責任的國家。應該這樣說,不是我的國家,而是我的人民,因為是人民創造了這個國家。所以每當我講到希望或展望,我談到的都是人民,而不是國家,因為是人民塑造了這個國家。』
片尾字冪:Please use your liberty to promote ours.(請用你們的自由來促進我們的自由)
每個擁有自由的人,都應為他人的自由,關注與發聲,讓訊息傳開,讓他人免受暴力的壓迫和威嚇,終結極權政府的統治。他人所受的苦與我們有關,如果我們選擇忽略和遺忘,那麼,我們就成為壓迫者的共犯。
愛爾蘭歌手Damien Rice在翁山蘇姬60歲生日之時,寫下了一曲《琴聲未了》(Unplayed piano),並在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上獻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