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Ai Weiwei: Never Sorry觀後感:等了一年多Ai Wei Wei
Never Say Sorry 終於上映。和朋友去了倫敦soho一家專放獨立電影劇院看。朋友是意大利女生,很喜歡艾未未的藝術,也緊貼艾未未的新聞,而她在電影結尾竟然哭了。
我對藝術完全沒有研究,站在當代藝術前更覺得自己是個白癡,去Tate Modern博物館, 都是走馬看花,看過就好。今晚的紀錄片把艾未未這些年做的事情細細說清,從德國慕尼黑的展覽到倫敦Tate Modern博物館的葵花籽,期間他在中國大陸調查四川豆腐渣工程,上訴警察無理打人,利用推特和博客等社交網站發表言論,這一切其實是很普通的一個人會做的事情,調查豆腐渣工程更應該是政府的工作。我並不覺得他的事情有多特別,就像我們每天會臉書,每天上youtube,然後像我現在打一篇臉書小note紀錄今天的事情一樣,很普通,但在中國大陸卻嚴禁,那股嚴禁的力量是足以導致喪失生命。面對國家這個巨大機器無止境地強行運作時,這些最基本、簡單的生活習慣都變得複雜和危險。
去國內交流接受國民教育的學生大可提問為何中國不能上臉書? 為何網絡監控如何嚴格?有甚麼資訊不能接收?
當然,在政府眼裡,艾是擁有「國外勢力」危險人物。但他其實也只不過是從一個普通人開始,透過藝術表達和社交網絡漸漸變成所謂「有勢力」。
原來藝術是動人的
一個半小時的電影,光影裡播出艾未未這些年來的藝術作品和政治參與緊緊相扣,如一萬個學生書包訴說川震真相,鏡頭前一刻是汶川地震後的一堆遇難小學生名單和他們的書包,下一個鏡頭便是用書包堆切出一幅中文字[她在這個世界上開心地生活過七年]那一刻,我感動了。當一個藝術家他是用心在做藝術,當他是把生活融入藝術時,其實藝術並不難懂,反而變得很觸動人心。每件藝術品都有故事,有歷史,有感情,這力量很強大。
一個半小時的電影,光影裡播出艾未未這些年來的藝術作品和政治參與緊緊相扣,如一萬個學生書包訴說川震真相,鏡頭前一刻是汶川地震後的一堆遇難小學生名單和他們的書包,下一個鏡頭便是用書包堆切出一幅中文字[她在這個世界上開心地生活過七年]那一刻,我感動了。當一個藝術家他是用心在做藝術,當他是把生活融入藝術時,其實藝術並不難懂,反而變得很觸動人心。每件藝術品都有故事,有歷史,有感情,這力量很強大。
到最後一幕描述葵花籽展覽時,感覺我們都像葵花籽一樣,是被鑄造得一模一樣。就像中國人們在國家政府面前只能是一顆沒有個性的葵花籽。但另一個解讀是雖然我們很渺小,但不能忽略每一個個體的力量,只要我們團結起來,就像這些葵花籽,就能在Turbine
Hall這個巨大的展覽廳吸引觀眾,然後在把信息傳播出去。
上映第一天看的人不多,大約十來個,但一半人都是中國學生。風趣的艾未未為電影帶來很多笑點,也表現出的對社會帶來的正能量。雖然中國還是處於非常落後,沒有言論自由的時代,但是我們還是應積極地相信一切會有改變的,只要堅持下去。